特稿
吉林省教育学院“十二五”期间科研工作发展报告 金花子;邓阎刚1-9
素质教育
中国梦与民族精神信仰的重塑 胡娟10-13
论习近平的从严治党观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启示 庞春阳;任鹏14-16
文化资本视角下学生英语文化认同能力的缺失与重构——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 王幼明;湛冰;鲁晓梅17-20
国内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综述 张娟;董方虹21-23
我国中小学校与家庭体育联动机制的制约因素和发展策略分析 蔡颖辉;王越24-26
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分析——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胡笑梅;刘帅27-30
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学生参与式管理的探讨 邱燕31-33
初中生完美主义对其强迫倾向的影响研究 张二和34-36
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杨雪37-39
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厌学心理初探 陈尚春40-43
教师教育与培训
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科44-47
大学生美感培育方式初探 张俊玲;李文48-50
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——以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”课程为例 赵东华;魏晶51-53
浅谈体育运动学校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 张野芳54-56
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许峻铭57-59
教师资格“国考”制度与师范院校改革 朱玲玲60-62
学科教育
思政课学生主体性学习实现的新路径 胡安全63-65
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张晓敏;杨秀莲66-68
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听力考务问题与策略 郭继毅69-71
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——以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为例 郑秀明72-74
来华留学生中等学历教育中语文教材选用及教学策略探析 寇美睿75-77
新媒体下民办高校思政课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 朱曼78-80
从图式理论看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 韦敏81-83
教育理论与管理
辽宁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陈宇;张秀丽;刘爱君;王胜军84-88
论政府在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职责政策的建议 戴明丽89-93
高等体育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赵汝梅94-96
论高职校企文化立体融合的实现 李媛97-99
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及成效 梁小雁100-102
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探析 李谦;周志伟103-106
面向东盟的对外汉语网络教育战略规划与学术规划——市场化视角 崔晓霞107-109
人种志研究法:内涵、特征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王志强110-112
浅析中国教育传统的特点 徐娜娜113-115
美国高校协同创新的典范——斯坦福大学 王宏月116-118
浅谈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 高鲁;史志慧119-121
现阶段高校研究生教育中的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——从研究生学术期刊建设角度 胡春平;刘一心;周昕122-125
哲学与社会科学
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德育维度 高飞126-128
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国学升温 闻薇129-131
略论社区警务战略中的社区参与——基于对南京市若干社区的实证调查 薛屹然132-136
关于犯罪构成的思辩 林培晓137-139
格里芬的后现代社会观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启示 贾阳140-142
数字广告视域下传统皮影艺术的现代重构 宋蔚;王倩143-145
浅析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 田秀华;黄连舟146-148
唐太宗文教措举简论 朱恒光149-151
欧·亨利小说之《女巫的面包》功能文体分析 杜周军152-155
解析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电影海报的构图意义 温胜男;郑书云156-158
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《愤怒的葡萄》解读 梁永华159-161
《西游记》原型故事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孙莉162-164
略论王国维《宋元戏曲史》的述学特征 张文民165-167
再议口译前准备策略 张印;王洋168-170
中日谚语比较视域下日本人的自然观 陶云静171-173
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崔英174-176
数学与自然科学
“竞赛激励”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——以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为例 林克正;金恩海;刘彦君;唐远新;陈德运177-180
《东北师大学报》(自然科学版)期刊评价与分析比较 刘岩181-183
大数据背景下的学习分析技术 付丽琴184-186
2015年吉林省教育学院科研成果 2+187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