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稿
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张德利;郑世忠1-9
专稿
从“小抗战”到“大抗战”——对新中国成立后所发行的抗战题材纪念邮票的解读 马海江10-30
素质教育
国外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借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徐丽葵31-34
生命化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 和锡华35-37
师范类心理学专业学生素质提升的操作性方案 崔继红;姜淑梅38-40
“场域—惯习”理论下的高职心理素质教育路径探索 党珊珊41-43
“建构、体验、实践”式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活动刍议 张丹丹44-46
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职业素质教育问题研究及其对策分析 李胜明47-49
新常态下高校研究生公寓管理模式研究 张长亮;张淑红;李竟彤50-52
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赜 曲洁53-55
初中生物课外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研究 范丽娜;付建红56-58
教师教育与培训
我国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的现状分析 朱连虹59-61
浅析中小学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对策 齐财芬62-64
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改革实践研究——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殷挺凯65-67
“幼小衔接”课程中的衔接问题 韩笑梅68-70
基于人本原理的高职教学督导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婉尧;孙琳慧;孙丽娟71-73
初探实验(训)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沈安鲁;许钒;颜贵明;周晴74-76
学科教育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“地本资源”意识形态诉求 蒙云龙77-80
应用型本科院校“通识选修课”的授课特点和教学方法研究——以“中国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与欣赏”课为例 李道海81-84
国际商务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的应用探究 梁丽军;胡文彬;何强85-87
“基础朝鲜语”课程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全方位考试改革方案探析 全金姬;张晓宇88-90
基于POCIB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创新实践——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 周丹;孙文远91-94
医事法学课程体系中法学实践课程的创新——以模拟法庭教学为视角 田洪鋆95-97
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初探 江小娟98-100
教育理论与管理
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研究 周庆天;陈永达;李滢宇;王曦101-103
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与创新探讨 胡美丽104-106
“大学院”制对高校“去行政化”改革的启示 陈娜娜107-109
21世纪以来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王岚110-112
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济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殷继国113-116
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 王清杰117-120
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教学策略简述 樊晓光;亚玫121-123
中日汉字词的研究以及教学策略 刘立华;李琴124-126
初级阶段老挝留学生学习汉语语序情况调查报告 李芳芳127-129
基于ADDIE模型的高职数据库教学设计探究 廖定安;肖海慧130-132
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戴宪滨133-135
面向行业应用的光电综合设计探索与实践 刘海;李雷;张胜;荆胜羽136-138
哲学与社会科学
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探析 张克荣139-142
先秦美学思想探析 朱孟传143-145
苏俄革命与瞿秋白早期思想 赵阳146-148
浅议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“自然”与“道德”——以小说《金河王》为中心 程诺149-153
梅特林克戏剧中的新柏拉图主义 张礼权154-156
英语倒装句语法规则辨误 任颖157-159
高校校园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分析——以某市10所高校为例 尹朝160-162
西安民俗文化负荷词英译方法研究 郭小华;何运华163-165
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策略探析 谢雨彤166-168
四川中低档白酒品牌包装形象创新 林媛169-171
生态文明视阈下三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范燕燕172-174
持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“PDCA”实证研究——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例 姜亚秀175-177
运动竞赛规则变迁机制的内涵阐释 李重言178-180
数学与自然科学
基于Activiti工作流的网上报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吉朝明;汪松;魏康181-183
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线形监控 丁彦东184-186
我院与韩国京畿道教育厅签署合作交流协议 全明实2+187
|